潮评丨生态文明之兴 可及可感
来源:浙江日报     时间:2023-08-14 20:04:57


(相关资料图)

潮新闻 评论员 张萍

图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树身高耸入云,树冠如层层华盖,五六名测量人员攀援其上,在巨大树身躯干之中近乎隐没不见——8月13日,中国巨树科考队公布了两张中国百米巨树等身高清照。屏幕之上,随着鼠标下拉,如同通天巨塔的巨树生态系统逐渐显露,非常有视觉冲击力。

最高的这棵树的“本尊”是今年5月北京大学牵头的联合调查队在西藏波密县通麦发现并测得的一棵高达102.3米的西藏柏木,相当于36层楼高,当时刷新了亚洲最高树纪录。孕育亚洲第一高树的西藏林芝,是我国第三大林区,在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要求下,林芝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久前,新华社“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中还曾提及,因为生态保护得好,林芝地区最近几年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都大幅增加。

生长1400多年的巨树带来的震撼感,本质上是源于“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智者曾言,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不是危言耸听,无论多么辉煌一时文明,在生态灾难面前都不堪一击: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消失于盐碱化,玛雅文明因毁林开荒而衰亡,楼兰古国被埋于万顷流沙之下。

树的生存状况,某种程度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象征。砍倒一棵树意味着人类具有了改造自然能力,而失去最后一棵树人类也就失去了未来。只有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控制好人从自然中索取的尺度,才能获得文明存续的基础。

不仅是欣赏巨树,看到自然胜景会受震撼,看到濒危野生动物现身兴奋,看到新物种的发现好奇,看到沙退水清自豪,看到雾霾少了、蓝天多了忍不住多吸几口气……近些年,这类可感可及的生态文明“兴”景确实多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空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发生的巨大变化,的的确确和每个个体的生活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细节之中的生态个体获得感,具象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也在汇聚绿色发展的动力。

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来了,这是一个属于全国人民的日子,也是一个为深入思考人和自然关系设立的日子。过去十多年来,浙江见证了从安吉山村飞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进党章、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成为全党全民全社会的共识。饱览万里河山之变,便会发现这份荣耀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就在一个个既富且美的乡村里、一条条从污变清的小河里,在伸手可得的生态产品里。体认到这些年“绿色浙江”“生态浙江”“美丽浙江”建设的成果,就更清楚我们为何要不惜代价坚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何对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如此执着,为何对那片浓淡有致的绿色如此痴迷。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